温州人是如何输的?值得所有中国人警示!(转载)

迅捷通 2022年09月27日 追债新闻 181 4

  导语: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,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会对未来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。我们回顾历史,细细追究!

  温州人是如何输的?值得所有中国人警示!

  温州人,曾经被成为东方的“犹太人”,以聪明、勤奋、精明而著称。

  但是在这股时代洪流的冲刷下,现在已经溃不成军,全面退败!

  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年温州人是如何赢的。

  首先,温州的商业思维,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概括:

  1、赚差价(早期)

  2、找先机(中期)

  3、炒市场(后期)

  1、所谓的赚差价,就是知道某种东西哪里贵、哪里便宜,然后从中倒卖赚钱差价。这也就是中国刚改革开放时的“倒爷”,因为那时商品急需流通,所以这种行为是适应了时代需求的。

  第一代温州人非常能吃苦,他们奔波于中国各个角落,“只有鸟飞不到的地方,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” ,因此中国改革开始释放的第一波红利都被他们独享。

  2、所谓的找先机,就是能够洞察到商业机会,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,是全中国对市场最敏锐的人群之一,哪里有市场,哪里有商机,哪里就有温州人。他们总能捕捉到许多市场机会,最先发现市场需求。

  这一点直接促使了温州制造业的发展,在巨大市场的孕育下,温州人全力发展轻工制造业。一下子家庭作坊遍布全城,温州人的皮鞋、眼镜、阀门、打火机、服装、变压器、制笔、印刷品、锁具等等都名扬国内外,鞋王、笔王、锁王……比比皆是。

  3、所谓炒市场,就是不再从事生产或贸易,而是玩起了资本游戏,后期的温州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会“炒”。

  第一拨是炒媒。温州人几乎垄断了山西、内蒙各地的煤矿,然后倒卖,坐地升价。

  第二拨是炒房。温州太太炒房团凡过境之地,房价无不飙升。炒遍全国,无往而不胜,赚的盆体满钵。

  第三拨是炒钱。温州的民间借贷在中国最先活跃,玩成了高利贷,以钱生钱。

  由于一切都只是以赚取更多的钱为目标,温州尝到了玩金融的甜头,开始放弃了实业,倾力于炒煤、炒房、炒钱。

  但是物极必反,这种思维导致的结果现在大家有目共睹,温州人的这种思维不仅祸害了温州,还带坏了全国,中国的炒房、高利贷就是学温州。

  在炒钱的那些年,温州不同企业集团之间大量互保,这条错综复杂的担保链条将大家缠绕在一起。

  最为关键的是:通过互保融资获得的资金并没有投入实体,而是拿来搞民间借贷、搞房地产。这样,互保导致的融资过度进一步吹大了温州的经济泡沫和资产泡沫。

  如今的温州,实业遭到毁灭性打击,已经大伤元气。工厂倒闭、老板“跑路”,无数企业在苟延残喘。

  温州曾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、最充沛的城市之一。而如今,挥之不去的破产阴霾依然笼罩在这座城市上空。温州,昔日商贾往来勤的繁荣景象似乎已被企业家脸上的债务愁容所取代。

  最重要的是:温州就是中国的缩影,我们来将两者做一个对比。

  1、高房价

  2000年-2013年对温州的开发商来说,是暴利的十几年。温州楼市从两三千元/平方米迅速上升到2013年的4万多元/平方米。那时候,善于投机的温州人卖房子就像卖咸菜一样,开发商刚把地拍下来,房子就已经卖光了。

  当时一个炒房人购买几套、十几套的情况很普遍。甚至要到省里找关系才能买到,温州掀起了全民炒房的热潮,并进而把这把火烧到了全国。

  从此,中国楼市再无安宁之处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由于炒房对实体行业的釜底抽薪,导致温州实体经济开始出现困难。2010年底开始发生了资金链紧绷、老板“跑路”情况,危机后来呈多米诺骨牌效应扩散开来。一时间,企业、个人抛售房产现象大面积出现,出现了房价连续32个月下降的悲剧,部分商品房比最高峰时下跌了百分之三四十,个别豪宅甚至拦腰斩断!

  后来,温州司法委托拍卖的房屋数量明显增多。温州市区级法院人士说,查封的资产其中80%为个人房产,因为一旦房价崩盘,弃房将成为正常现象。因为炒房者动用的购房资金,基本来自各种渠道的贷款。

  比如2010年某人以8万元/平方米左右价格买进一排屋,如今市场价4万元/平方米无人问津,此时他就会觉的再还贷款就没有意义,干脆弃供。一旦民间出现大面积弃供,整个经济都会受到影响,在2013年在温州市委常委会上,市委书记陈一新首次公开“垫底”数据:在16个主要经济指标中,温州大多数处于浙江省“倒数”行列,人均GDP、GDP增幅、财政总收入等9项指标倒数第一,另有4项倒数第二!因此高房价对温州的打击是毁灭性的

  2.实业空心化。

  由于市场的逐利性,当大家发现玩金融远比做实业更赚钱时,就会毅然放弃实体产业。当资金都流向虚拟的金融和投机性行业,就会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。

  比如温州前些年民间借贷:借款人往往先通过民间过桥借款来偿还贷款,然后再接着从银行贷出钱还给民间贷款人,从而产生繁荣的民间借贷,2011年的统计:温州已有89%的家庭个人、59.67%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!

  结果导致整个温州的家庭都玩起了左手进钱、右手出钱的生意。谁还有心思从事实体生产?而且这种情况迅速在全国蔓延,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南等地都在学习民间借贷的模式,后来各地频繁出现民间借贷崩盘的新闻。

  2015年,温州市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405亿元!温州,作为中国最具投机性的区域,由于没有把钱用在产业升级上,导致现在的工厂一片凋零,利润越来越低。十几年过去了,我们的房子越来越高、越来越多、金融也越来越热,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制造业还是低端加工业!我们真的不能不警醒。

  3、全盘私有化。

  我觉的这一点很重要,关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方面,有一种声音是要全盘私有化。这方面温州也可以作为参考,温州的私有化程度基本是全国最高的,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,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不足4%。

  可以说温州是中国藏富于民的代表,财富都集中在民间资本手里。然而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,是看一个地区的公共设施、机构的现代化程度。比如医院、学校、道路等。

 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:温州个人财富增加,并没有显著改善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准,或者转化成温州公共环境的同步提高。温州人虽然有钱,但温州的城市和道路却破破烂烂,公共服务却严重不足,市政建设远不如同类地区。

  凡是去过温州的人,都会有一点共同的感受,那就是:交通状况极差。重要的是这种交通状况不是车多路窄导致的,而是因为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极少。为什么藏富于民的温州,人民素质和财富不成正比呢?

  这反映出私有化和公共化的矛盾,如果一个地方的公共环境都很难被当地先富起来的人群所改善,更别说先富地区的人带动后富地区的人了。

  温州一向是高度市场化的代表,结果却导致公共投资不足,公共服务低下。让企业自主发展,结果却导致大量实体企业的空心化;允许民间金融发展,结果却导致民间借贷与房地产等炒作。

  难道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教材吗?

  片面推崇自由化、不注重引导,这就好比马路上没有红绿灯和交警,让车辆自由通行,指望车辆通过自由躲避拥堵而疏通交通,你觉的可行吗?

  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是只追求眼前利益的,必然造成一哄而上、或一哄而散的局面,水木然认为:产能过剩就是一哄而上的结果,创新受阻就是一哄而散的结果!

  温州危机表明,在目前阶段经济全盘私有化不可取。水木然认为在互联网+的高度协作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之前,政府的手应在合理边界内发挥一定调控作用。

  怎么去调控呢?必须使个别优秀企业率先进行技术升级转型,通过并购重组,提高产业集中度。因为依靠众小私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是不现实的。中国现在是资本过剩,我们需要将众多的资本通过专业的资本管理机构,整合梳理那些落后的产能,将其引向新兴产业,变“投机取巧”为“价值投资”,来一次推动式进步。

  另外,私企的发展往往也是受掌舵人的高度和眼光限制的,水木然认为在温州或者浙江,根本没有所谓的职业经理人。

  都是老板一人说的算,而由于这一代老板多没有文化,全靠打拼起家,导致思维受限,在企业组织结构封闭、排外,科技投入不足,离现代公司治理尚有一定差距,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,这既是温州私企的现状,也反应了中国私营企业的狭隘性!

  由于上述问题,让温州的经济至今无法恢复元气,各种逃废债现象严重就不用多说了,信用体系的崩溃才是最致命的,老板为了保护私有财富,通过假破产、财产转移等手段逃避债务,使企业与银行之间、企业与企业之间、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受到了伤害。信用才是财富的基石,信用摧毁经济立刻坍塌。

  而温州社会信用体系需要重建,这才是真正考验温州的时候。

  综上所述:所谓的温州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。

  再回到开头看看温州的三大思维模式,赚差价、找先机、炒市场。首先,互联网消灭了信息不对称,因此不再存在赚差价;其次,如今产品种类已经足够丰富,人们需要是好产品,而不是如何找到产品,因此不再存在找先机;最后,由于中国经济的去杠杆化,也使炒市场的思维施展空间越来越小。也就是说:温州人的思维模式也已在中国全面终结!

  可以这样概括:温州的发展思维得利于中国物资匮乏的年代,当时中国处于卖方市场,温州通过“小商品、大市场”的粗放模式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,而如今产能大量过剩,中国已经迅速转型到买方市场,价值创新取代了野蛮生长,成为时代发展最重要的核心驱动力。

  温州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,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几乎是人当杀人、佛挡杀佛。然而如今中国已经全民皆商,你还去比这去抢先机,成功机会已经很小了。另外:无论多么精明、多么能吃苦,只要放弃了实业,就失去了根本。

  于是:两大教训很重要:

  第一:实业不能被边缘化;

  第二:创新才是真正的驱动力;

  中国野蛮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了,接下来将进入更高的发展层次,今后是依靠创新创造价值的时代,这意味着社会已有大量物质产品的基础上,如何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深层次需求,才是今后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!

  中国的发展,以前靠胆识和魄力,今后靠知识和创新。我们必须转换一下思维!

  总之,温州的崛起与衰败,鉴证了中国时代的变迁,必将在中国经济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!

  拓展阅读:中国实体经济究竟是被谁打垮的?

  导语: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,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会对未来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。

  你们知道实体经济有多惨吗?我就说一件事!20年前,你爸月薪500元的时候,一个打火机是1元,现在你月薪5000元了,一个打火机还是1元。你说这些制造业老板是不是哭到惨绝人寰的地步了?

  HM,ZARA,中国大陆最畅销的女装品牌。中国市场里面这两个牌子,约70%是东南亚制造,不相信,你去大商场看看标签。而且这种趋势会加速发展。宜家、nike,已经开始把工厂搬到东南亚了。

  中国经济的起步很成功,中国农民肯吃苦,守纪律,任劳任怨。但第二步走得不行,在制造业积累了资金后,通过四万亿、炒房潮,吃光用光了。这一点,真的很郁闷。

  中国实体经济究竟是被谁打垮的?

  1、税费:不能承受之重

  社会保险33%,企业所得税20%,增值税17%,个税累进,粗算10%,贷款利息10%,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;动不动被科长起诉罚款,你还得找个律师应付一下。如果还觉得容易的话,你可以办个企业试试看!

  现在在上海开个最小的公司,租最小的市区办公室,人工,房租,办工设备,税费,样样都贵,起步每年40万。十人公司每年要100万。这是最低标准,员工还十分不满意待遇。普通人有啥生意,能够在养活这么多人的情况下,还能够赚钱?

  做生意真的很难的,不是开玩笑。炒菜,一个盘子赚8元,手炒断了,也赚不了多少。经常遇到刁蛮顾客,没事找茬,老板娘还要亲自冲上去吵,还要小舅子假装小混混。小店一开,动不动就要罚款,卫生啊,广告啊,消防啊,哎,要是都懂这些法规,还会去炒菜吗?

  说个真人真事。我有个亲戚,某年春节前雇了个小面包车,三人带了六箱儿童服装,在高速被交警拦下,人货混装,罚款一万。那两个小夫妻身上没有一万元,走不了,春节前,那么冷的天,小夫妻在高速边上哭了一晚上,没人理他们。

  2、各项成本不断攀升

  对于制造业而言,主要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。工资社保,每年增加12%-15%,食堂菜价,水价,气价,都在涨,房租是长期合同,一般也是每年上涨一点点。再算算物流成本,中国到处是收费站,产品从苏北小县城出厂,到四川小县城销售,中转三四次,价格基本是涨三倍,否则就是亏。总而言之,所有东西都在涨,唯独是出厂价格持续下跌,小老板真的是欲哭无泪了。

  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:黑白两道的压迫,销售冷到冰点,知识产权保护为0,合同无法履行,到处都是收费站。这种现实情况,怎么可能产生大批优质企业?

  3、融资难,难于上青天

  作为曾经的小老板,我深刻体会到贷款的酸甜苦辣。如果你要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去申请企业贷款,那无数表格和各种痛苦,会让你觉得办企业好像是在干坏事。如果是炒房去贷款,随便开个假证明,说自己月薪四万,银行会默契的假装不知道,闭起眼睛放贷。

  为什么银行不肯放款给中小企业?原因很简单,你的生意不能稳赚钱,银行不想借给你。贷款100万元给小民企和贷款一个亿给大国企,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,银行自然没有心思理会中小企业了。

  现在的情况是,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,国企拿到了资金后无处投资,于是资金在国企手里转个弯,高息放贷给中小企业。国企成为贷款的二道贩子,再扒了小老板一层皮。中小企业雪上加霜,惨惨惨。

  4、劳动力都往工地跑

  中国制造业不是和欧美日制造业竞争,而是和有天量贷款的国企基建竞争资金实力。建筑工地开出的超高工资,普通制造业根本无力对抗。你培养了3年的熟练工,工地一加薪就跑了,你和谁去竞争?所谓招工容易,是要高工资的,否则没人来。现在一个办公室文员,吹空调都要3500+五险一金,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,由于是国企主导,根本不考虑投资收益,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,缺人就加工资,通过高工资诱惑制造业服务业的人到工地砌砖。基建的资金来源于贷款,且无所谓还贷,制造业要考虑成本和利润,只好收摊了。许多高速公路给农民工发高工资,但本身亏损,搞笑吧?一旦不印,农民工的高工资立即就没了。

  5、房地产摧毁实体经济

  房地产已经占领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了。2015年中国GDP是67万亿,其中全国卖地收入是3.4万亿。在房价构成中,地价约占30%,也就是说房地产创造了11.3万亿GDP,再加上中介,装修,家电家具,估计30%的GDP直接由房价而来。另外,3.4万亿的卖地收入,又拉动了铁公鸡,杠杆率至少是3倍,又是15%GDP。一账算下来,房地产投资在GDP的占比超过45%。

  但房地产经济有个最大的恶果,就是利润由寡头分享,其他人很惨。农民工辛辛苦苦拿了万元月薪,包工头赚了20万,一转身又交给老家县城的房产商了。由于房地产抽走了所有的消费资金,老百姓只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费,这就导致各行各业的很多产品卖不出去了。

  06年至今,粮食和一般工业品涨价一倍不到,电子产品还在降价,例如电脑手机相机。制造业平均工资加社保,合计涨了3倍,小老板坠入深渊,苦不堪言。与此同时,员工也没有得到多大的实惠,因为多出来的收入,全部被楼市抢走了。近十年,全社会所有人,任劳任怨的养肥了房产商。

  其实我不关心谁赚了钱,房产商赚钱也好,小老板赚钱也好,农民工赚钱也好,都可以,无所谓。我只关心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是否得到增强。现在问题是,房地产经济不需要技术,不需要效率,只要有本事去贷款,有本事去盖章,就可以赚大钱,这是最坏的结果。

  6、四万亿的冲击

  中国在2009年的时候,制造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,本来经济危机能够淘汰一批落后产能,剩下的做大做强,走上良性发展道路。结果,四万亿来了,把房价推高数倍,实体全部屌丝,于是,中国制造业就回头走,往人工高成本,产品劣质化,规模作坊化,价格低价化的初期模式道路上走了。可悲!

  四万亿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秩序,现在走不回去了。09年之前私企是暴富了,但大部分老板没有去吃喝嫖赌,想的是继续研发创新,走向世界,那时候成功学非常流行。后来是,先倒霉的关厂买房,反而发财了,坚持不懈的老板,全部SB了。

  7、社会地位太低

  “小私企,企业主,小老板”,当你听到这些词语的时候,你不会联想到好事,只会联想到,他们在欺负工人,剥削工人,血汗工厂,脏乱差,违法乱纪,做坏事。是不是?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现实。其实这些人,维系了中国70%的就业,虽然工人目前还吃住一般。

  过去5年,从事实体经济的人被互联网和金融人士嘲笑为老土。互联网现在大家看清楚了,就是借钱、发钱和烧钱,去年获得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都快倒闭完了。金融由于引进了高等数学的表述方式,把99.99%的人弄晕了,一直很神秘兮兮的,写个报告的也能够搞到年薪60万。现在也看明白了,也就是借新还旧,如果下一期续不上,立即出问题。关了灯,都一样。

  中国经济下一步何去何从?

  制造业是一切行业之母。房子不是卖给建筑工的,金融产品的利润是来自实体的,服务业主要是源于生产利润的消费,然后是这些行业之间的相互循环交易。近两年,制造业用工数是大量下滑的,但是表面上看不出来。因为新的劳动力,大学生跑到大城市当销售和服务员了,非大学生去建筑工地了。

  93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至今,中国运气好的无与伦比。第一波港台疯狂涌入,第二波是最惠国待遇导致的出口狂涨,第三波外资+入世,一下子成为出口冠军,第四波更奇怪,本来小布什要来找碴了,结果911了,美国一下子和我们又是好朋友了。但是到了现在,实体滞涨,楼市狂欢。该怎么办呢?

 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,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会对未来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。

  上一次类似情况是1998年。98年国企大下岗之前,当时有两个可能,一是继续印钞维持那些没有竞争力的国企,二是不再输血,国企员工下岗。朱总理没有选择印钞,是真正的调结构,但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。朱总理的改革是真刀真枪,触动灵魂的。国企几千万人真就下岗了,北海和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真的就破了,精简机构真的就减下来了,真的入世了,汇率真的改了,价格双轨制真的取消了。几刀下去,刀刀见红。朱总理的改革虽然让很多人利益受损,但是中国经济一下子就起来了。

  我后来想想朱总理壮士断腕,让那么多国企干部职工下岗,他心里承担了多少痛苦啊。1993年,朱总理让海南房地产,一夜崩盘,得罪了多少权贵,他心里承担了多少压力。这个民族之所以有希望,就是还有几个这样的人。

  现在的改革呢,好改的基本改完了,剩下的都是伤筋动骨的项目了。一刀下去,必然剧痛。你想想当今社会,富得流油的,就剩下这几个了:房产商,大国企,二代哥。你看谁比较好说话?

  环顾四周,有谁愿意为此轮改革买单?没有!拿望远镜也找不到一个。

猜你喜欢

发表评论

  •  李女士
     2022-09-27 19:10:37  回复该评论
  • 我和朋友合伙开奶茶店,对方骗了我8W,我应该怎么处理。
  •  冯女士
     2022-09-27 16:24:50  回复该评论
  • 我和朋友合伙开奶茶店,对方骗了我8W,我应该怎么处理。

发表评论:

推荐标签

17365873601 扫描微信 2726285332